「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法律聯盟」2024年年會暨「跨境知識產權服務國際研討會」會議綜述

2024/11/12

2024年11月4日上午「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法律聯盟」2024年年會暨「跨境知識產權服務國際研討會」於湖北武漢隆重舉行。此次研討會由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法律聯盟(IPLAG)與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共同主辦,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等單位共同承辦。

在主題發言環節,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文瀾資深教授暨澳門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吳漢東特聘教授、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暨北京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平教授首先為此次論壇發表了主題演講。

吳漢東教授首先發表了主題為「大灣區建設與知識產權法治」的主旨演講。吳教授強調了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我國特色現代化示範區的重要地位,他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正在成為全球第四大灣區經濟體,這對我國外貿貢獻顯著。針對知識產權法治發展,吳教授提出粵港澳大灣區應成為知識產權治理、服務、產業集聚及營商環境的先行地,因此灣區的治理體系應以「良法善治、多元共治」為基礎,強調知識產權市場化服務的重要性,並指出灣區產業集聚需借助知識和資本推動創新發展。

吳漢東教授發表主題演講

張平教授以「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企業知識產權應用能力的提升」為主題,深入探討了高標準經貿規則下企業知識產權應對策略。張平教授指出,中美經貿協議促使中國修訂專利法和商標法,加強知識產權法治支撐。此外,張教授分析了CPTPP和DEPA等協定對中國跨境數字經濟的影響,並警示企業需加強對嚴格數據與專利標準的理解,以應對未來挑戰。

張平教授發表主題演講

本次論壇第一單元的主題為「以知識產權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由西南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院長李雨峰教授、深圳國際仲裁院院長助理、中國(深圳)知識產權仲裁中心陳巧梅主任主持。

廣東省法學會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會長關永紅教授指出,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數據已成為核心要素,並對法律規範提出新挑戰。全球數據跨境保護模式分為歐盟強調保護、美國重視自由流動和我國強調數據安全與主權。關教授提出,為解決跨境交易中的規則碎片化問題,應建立科研與政務數據共用機制、推動數據保護互認、設立可信交易平台等措施,促進數據合規流動並支持區域生產力發展。

關永紅會長

深圳大學創新發展法治研究院院長葉衛平教授針對「數據確權」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葉教授強調數字經濟已成為核心,並呼籲數據應按分類和用途進行分級管理,而非傳統所有權確權。他提到深圳數據條例及發改委的產權登記辦法,顯示政策對數據確權的謹慎態度。葉教授強調,數據確權需平衡個人與企業權益,借鑒歐盟經驗,並通過民主決策促進產業與社會協同發展。

葉衛平院長

珠海國際仲裁院許智銘副院長就知識產權仲裁的現狀與挑戰發表了見解,他指出知識產權仲裁在我國的應用有限,主要集中在合同糾紛,與行政機關相關的案件無法仲裁。他強調仲裁具高效性與保密性,但我國仲裁機構在國際化、專業性及公信力方面仍有待提升。許院長建議提升仲裁機構市場化定位、加強仲裁員選聘與培訓,並引入專門的知識產權仲裁規則。他還強調需優化證據規則、強化國際合作,並推動多元解決機制融合,促進知識產權仲裁的發展與創新。

許智銘副院長

珠海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負責人張秋月主任分享了珠海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在推動知識產權保護和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中的探索與成效。張主任表示,中心通過快速預審機制,將發明專利審批時間縮短至最短29天,專利授權率超過90%。與10家單位協同合作,快速處理知識產權糾紛,並與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合作加強司法保護。此外,中心支持本地企業應對國際訴訟,並提供專利導航服務,推動產業研發,為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作出貢獻。

張秋月主任

中山大學法學院謝琳副教授深入探討了生成式人工智能(AI)在版權侵權中的責任歸屬問題。謝教授指出,AI生成物的侵權涉及直接與間接侵權的區別。她認為,當AI生成的內容與原作品相似時,應視為直接侵權,因為AI具有自主生成特性。在AI產業上下游分工中,上游公司提供大模型、下游公司開發產品均可能承擔侵權責任。她引用歐盟人工智能法規,強調下游公司應對消費者負主要責任,並討論了是否應為AI服務提供者設置豁免機制,避免過重責任。

謝琳副教授

五邑大學政法學院地方立法研究院韓光軍院長就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挑戰與創新進行了探討。韓院長指出現有人才供需不匹配,教育同質化等問題。為此,學校設立知識產權保護創新實驗班,專注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將知識產權教育與理工科融合,並採用產出導向(OBE)理念設計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韓院長表示,學校已取得初步成效,並將繼續創新教育模式,以滿足市場需求。

韓光軍院長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李安講師就歐盟人工智能法中的透明度條款進行了深入分享。李老師指出人工智能的透明性不僅有助於法律證據收集和技術改良,還能增強用戶信任,避免“黑箱操作”。歐盟法對高風險、生成式和通用AI系統設有透明度要求,如提交技術檔案、提供產品說明書、標註AI生成內容等,並要求公開訓練數據。李老師強調,歐盟法具有域外效應,可能成為全球技術標準,深刻影響AI法律框架。

李安講師

暨南大學法學院韓書立講師就中國跨境電商在海外市場中遭遇的知識產權訴訟問題發表了演講。韓老師指出,我國電商對知識產權地域性和侵權風險認識不足,容易遭遇美國權利人訴訟,造成巨額損失。美國法院通過快速禁令和電子送達,使電商措手不及,並因語言和司法差異,許多電商被迫和解或缺席審判。韓老師呼籲電商加強知識產權風險防範,應對國際市場挑戰。

韓書立講師

最後,中原工學院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院長王肅教授與湘潭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肖冬梅教授作為點評人,對上述發言進行點評。

論壇第二單元的主題為「大灣區三法域知識產權法律適用」,由武漢大學知識產權法研究所所長寧立志教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副院長、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副主任詹映教授主持。

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商標及不正當競爭審判庭庭長韋曉雲法官深入探討了大灣區商標使用司法認定中的問題、建議與典型案例。韋庭長指出,過度強調商標地域性限制市場統一,特別是在港澳老字號案件中,忽略了其在港澳的知名度。他提出五點建議:修訂商標法、擴大跨境使用解釋、網絡使用視為內地使用、認可貼牌加工商標及建立大灣區馳名商標認定制度。此外,韋庭長分享了典型跨境商標案件,顯示法院對港澳商標的開放態度。

韋曉雲法官

廣東中策知識產權研究院董事長兼總經理張弛女士分享了其團隊在知識產權高端服務及產業發展中的探索。張總經理提到,知識產權已成為企業全球競爭的「戰略武器」,並強調企業應建立綜合知識產權策略,與創新和品牌營銷深度融合。張總經理指出,知識產權服務業需標準化服務模式,為企業提供戰略指導。中策與天合光能、寧德時代等合作,設立產業平台,支持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知識產權保護與創新發展。她呼籲各界共同推動中國知識產權服務業的成長與創新。

張弛董事長

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廖斯助理教授深入探討了「澳門監造」系列標識的運用與保護問題。廖老師指出,該標識有助於拓展澳門品牌在內地市場,推動質量標準輸出及促進粵澳合作區制度創新。他建議將其註冊為內地集體商標或證明商標,以增強市場競爭力。廖老師提到,標識與商標類似,但在法律層面仍面臨挑戰,如「澳門」字樣的解釋及申請主體的資質問題。他呼籲進一步探討法律問題,推動澳門特色產品在內地的認可與發展。

廖斯助理教授

華南師範大學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影航副教授分享了有關「知識產權侵權失信懲戒制度」的研究成果。王教授指出,目前國家與廣東省在信用管理方面存在挑戰,尤其是界定重複侵權、確定失信對象和資訊安全等問題。王教授認為,失信懲戒應依賴法院判決,並提出對故意侵權行為的處置建議。他還指出,廣東省已建立知識產權資訊共用平台,對違法行為進行懲戒,但具體執法仍需解決,特別是在司法處理基礎上的後續處置及避免過度干預企業運營。

王影航主任

北京德恒(珠海)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委主任賢笑岩律師分享了企業商業秘密合規體系建設的經驗與實踐。賢主任強調在員工流動和技術轉移背景下,商業秘密保護是企業面臨的重要挑戰。賢主任提出企業應建立完善的內部制度,明確涉秘人員管理,加強離職管理,並從防止外洩和避免侵犯他人商業秘密兩方面入手,建立健全保密制度。賢主任還強調,員工合規培訓和商業合作中的防洩密措施至關重要,確保企業在知識產權糾紛中擁有充分的法律支持。

賢笑岩律師

IPR DAILY董事長兼CEO周鵬總經理分享了全球及中國知識產權服務行業的發展趨勢。周總經理指出,中國專利代理機構在全球市場的迅速崛起,從2003年到2023年,已佔據全球TOP30所有席位,顯示出強大實力。隨著對外貿易增長及ICT產業出口,中國企業在美國的知識產權糾紛激增,成為337調查主要對象。周總經理強調,中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正開展國際化合作,並受益於粵港澳大灣區政策,推動行業整合與競爭力提升。

周鵬總經理

最後,同濟大學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長朱雪忠特聘教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知識產權學院何華教授作為點評人對上述發言進行點評。

論壇第三單元的主題為「國際知識產權前沿」,由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助理院長、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法律聯盟秘書長易在成教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王小麗講師主持。

韓國知識產權研究會會長、忠北大學申惠恩教授探討了AI在發明過程中的作用及其對傳統發明人概念的挑戰。申教授指出,隨著AI技術的發展,發明人的定義可能需要重新審視。目前,韓國專利法尚未允許AI被列為發明人,但隨著AI在創造過程中的貢獻日益增加,未來可能會認可AI作為共同發明人。此外,韓教授還討論了AI在發明中的具體角色和如何保護真正的發明人權利。

申惠恩教授

美國劉易斯維爾大學法學院院長 Lars Stuart Smith教授探討了生成性人工智慧對版權法的挑戰。Smith教授提出,隨著AI技術的發展,版權法可能需要適應新的創作模式,以解決AI生成內容的原創性和版權歸屬問題。此外,還討論了提示工程師在AI內容生成中的作用,以及無意複製和潛在的版權侵權問題。

Lars Stuart Smith教授

美國托萊多大學法學院Llewellyn Joseph Gibbons教授探讨了数字艺术市场的法律问题。Gibbons教授深入分析了UCC第12条对可控电子记录(CERs)的新框架,以及NFTs与传统知识产权资产的对比,强调了智能合约在数字艺术交易中的核心作用,并讨论了VARA对艺术家道德权利的保护。

Llewellyn Joseph Gibbons教授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知識產權學院講師明晨旭深入探討了專利資訊分析在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中的關鍵作用,展示了中國專利授權數量的增長趨勢,並介紹了專利資訊分析的不同應用分支,包括專利導航、技術預測、價值評估和侵權預警,以及分析方法的前沿研究。

明晨旭講師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李禎深入分析了商業數據的定義、分類以及數據抓取行為的法律邊界。其強調了在數據獲取與使用階段保護個人隱私和商業秘密的重要性,並探討了如何通過法律手段防止數據的不公平競爭行為,以促進數據行業的健康發展。

博士研究生李禎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倩倩深入分析了網路技術發展帶來的版權挑戰,並探討了“通知-刪除”規則的局限性。此外,她還對比了中國與歐盟在版權過濾機制上的差異,並提出了中國版權過濾機制的合法性與制度構建的新思路,旨在促進中國互聯網和版權產業的健康發展。

博士研究生倩倩

最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陳默講師作為點評人對上述發言進行點評。

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法律聯盟秘書長、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助理院長易在成教授主持本次論壇的閉幕式,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彭學龍教授作總結發言。

易在成助理院長

彭學龍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