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泉院長在法學院2024/2025學年迎新會上的致辭

2024/09/11

各位尊敬的老師、來賓,各位親愛的新同學們,大家中午好!

首先,我謹代表法學院熱烈歡迎新同學的到來,歡迎你們成為澳科大法學院的學生,同時也感謝各位嘉賓撥冗出席今天的迎新會。

來到法學院就讀,相信大家都希望瞭解大學,了解法學院,瞭解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法學院學生。非本地的新同學應該還希望瞭解澳門。澳門地處南海之濱、東西望洋,是祖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實行“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澳門科技大學成立於2000年,是特區回歸後成立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法學院則是澳科大建校時的四所創校學院之一。二十四年前,如何在“一國兩制”的特區開展法學高等教育是一個全新的挑戰。當時,創院院長肖蔚雲教授等前輩老師們接受大學校董會的邀請,共同籌建法學院。在建校當年的《澳門科技大學成立特刊》上記載著以下文字:

“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在北京大學的幫助和支持下,開設法學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課程。法學院目前以教授中國法律制度和澳門法律為主,使本科學生畢業後能適應澳門社會需要,亦對內地的法律有所掌握。此外,學院也教授部分國際性的法律,籍此擴闊學生的視野和對外交往的需要。”

由此,澳科大法學院成為澳門特區第一所在本科課程同時教授中國內地法律科目和澳門法律科目的法學院。建院後,學院在各界關懷支持和師生校友們的共同努力下,克服重重困難,在特區法學高等教育領域踐行“一國兩制”方針。如今二十四年過去,創院時提出的教學思路和培養方案經受了時間的考驗,實踐印證了這個方案和思路理應成為特區法學教育的當然選擇。二十四年來,配合社會變化和學科發展,課程計劃幾經修訂,但初心未改。學院將繼續立足本澳,面向國際,藉由多元文化,以培育本地及跨域法律人才,推動法治進步為使命擔當。

不同的法學院各有歷史、各具特色,但法學院對於學生的培養要求則有著很大的共性。各位新同學,你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努力學習法律專業的知識和技能。

上週末颱風摩羯來襲,我們的迎新會也因此推遲到今天舉行。人類天文知識的積累和氣象技術的進步,使得我們可以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天氣情況進行預測,從而讓我們對自己的行為能夠有所安排。人類喜歡預測,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緩解對未知的不安全感。在規範層面,法律也正是為人的行為提供可預測性。比如,刑法分則裡描述的行為,都是禁止性的行為,不要實施,一旦實施,就要承擔刑事責任並接受刑罰處罰的後果。各位學習法律,首先感知的就是作為行為規範的法律。但學習法律,並不僅僅停留在規範層面。和天氣預報單純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客觀事實進行預測不同,法律對行為的規範有它背後的理論架構和價值取向。所以各位不僅僅要學習法條,認識法條中包含的規範,更要理解這些規範背後的理論和價值,因為這些理論和價值揭示了法律不僅僅必須被遵守,而且也應當被遵守的原因。

在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同時,各位還要鍛造法律人的品性。

各位同學,我們身處變革時代,除了作為技術特徵的人工智慧時代,還有人提出社會特徵上的所謂BANI時代(Jamais Cascio)。B,Brittle,脆弱;A,Anxious,焦慮;N,nonlinear,非線性;I,Incomprehensible,不可理解、不可言說。

上述社會症狀恰恰都是法律人需要克服的反面。作為法律人,要堅韌不拔,不能脆弱易碎;要坦然中正,不能焦慮不定;要講求邏輯,不能模糊隨意;要合乎情理,不能不可理喻。對於法律人而言,就是守正念,行正道,揚正氣,護正義——這就是法律人的天命。

近些年來,我們很欣慰地看到同學們表現優異、成績斐然,不斷為學院增添榮光。校監廖澤雲博士先後在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為澳科大學子設立“廖澤雲博士獎學金”,這兩項獎學金的首位獲得者張珈瑋同學、孫陳浩傑同學都是法學院的畢業生。今年在全校2300多位本科畢業生中評選出6名校長優秀生獲得者,法學院就有一名金獎獲得者孫陳浩傑同學和一名銀獎獲得者朱俊樺同學。希望各位能夠以這些優秀的學長為榜樣,不負韶光,努力成為有知識、有技能、有視野、有情懷的法律人才。很快,法學院也即將迎來建院二十五周年,期待你們和法學院一起成長,尋找自我,突破自我,實現自我。

最後,再次歡迎各位來到法學院開啟人生新的階段,祝願各位健康快樂、學有所成。也祝各位嘉賓、老師身體健康、生活幸福。

謝謝大家!

方泉院長寄語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