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尊敬的老师、来宾,各位亲爱的新同学们,大家中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法学院热烈欢迎新同学的到来,欢迎你们成为澳科大法学院的学生,同时也感谢各位嘉宾拨冗出席今天的迎新会。
来到法学院就读,相信大家都希望了解大学,了解法学院,了解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学院学生。非本地的新同学应该还希望了解澳门。澳门地处南海之滨、东西望洋,是祖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高度自治”。澳门科技大学成立于2000年,是特区回归后成立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法学院则是澳科大建校时的四所创校学院之一。二十四年前,如何在“一国两制”的特区开展法学高等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当时,创院院长肖蔚云教授等前辈老师们接受大学校董会的邀请,共同筹建法学院。在建校当年的《澳门科技大学成立特刊》上记载着以下文字:
“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在北京大学的帮助和支持下,开设法学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课程。法学院目前以教授中国法律制度和澳门法律为主,使本科学生毕业后能适应澳门社会需要,亦对内地的法律有所掌握。此外,学院也教授部分国际性的法律,籍此扩阔学生的视野和对外交往的需要。”
由此,澳科大法学院成为澳门特区第一所在本科课程同时教授中国内地法律科目和澳门法律科目的法学院。建院后,学院在各界关怀支持和师生校友们的共同努力下,克服重重困难,在特区法学高等教育领域践行“一国两制”方针。如今二十四年过去,创院时提出的教学思路和培养方案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实践印证了这个方案和思路理应成为特区法学教育的当然选择。二十四年来,配合社会变化和学科发展,课程计划几经修订,但初心未改。学院将继续立足本澳,面向国际,藉由多元文化,以培育本地及跨域法律人才,推动法治进步为使命担当。
不同的法学院各有历史、各具特色,但法学院对于学生的培养要求则有着很大的共性。各位新同学,你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法律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上周末台风摩羯来袭,我们的迎新会也因此推迟到今天举行。人类天文知识的积累和气象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可以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测,从而让我们对自己的行为能够有所安排。人类喜欢预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缓解对未知的不安全感。在规范层面,法律也正是为人的行为提供可预测性。比如,刑法分则里描述的行为,都是禁止性的行为,不要实施,一旦实施,就要承担刑事责任并接受刑罚处罚的后果。各位学习法律,首先感知的就是作为行为规范的法律。但学习法律,并不仅仅停留在规范层面。和天气预报单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客观事实进行预测不同,法律对行为的规范有它背后的理论架构和价值取向。所以各位不仅仅要学习法条,认识法条中包含的规范,更要理解这些规范背后的理论和价值,因为这些理论和价值揭示了法律不仅仅必须被遵守,而且也应当被遵守的原因。
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各位还要锻造法律人的品性。
各位同学,我们身处变革时代,除了作为技术特征的人工智能时代,还有人提出社会特征上的所谓BANI时代(Jamais Cascio)。B,Brittle,脆弱;A,Anxious,焦虑;N,nonlinear,非线性;I,Incomprehensible,不可理解、不可言说。
上述社会症状恰恰都是法律人需要克服的反面。作为法律人,要坚韧不拔,不能脆弱易碎;要坦然中正,不能焦虑不定;要讲求逻辑,不能模糊随意;要合乎情理,不能不可理喻。对于法律人而言,就是守正念,行正道,扬正气,护正义——这就是法律人的天命。
近些年来,我们很欣慰地看到同学们表现优异、成绩斐然,不断为学院增添荣光。校监廖泽云博士先后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为澳科大学子设立“廖泽云博士奖学金”,这两项奖学金的首位获得者张珈玮同学、孙陈浩杰同学都是法学院的毕业生。今年在全校2300多位本科毕业生中评选出6名校长优秀生获得者,法学院就有一名金奖获得者孙陈浩杰同学和一名银奖获得者朱俊桦同学。希望各位能够以这些优秀的学长为榜样,不负韶光,努力成为有知识、有技能、有视野、有情怀的法律人才。很快,法学院也即将迎来建院二十五周年,期待你们和法学院一起成长,寻找自我,突破自我,实现自我。
最后,再次欢迎各位来到法学院开启人生新的阶段,祝愿各位健康快乐、学有所成。也祝各位嘉宾、老师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谢谢大家!
方泉院长寄语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