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4日上午“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法律联盟”2024年年会暨“跨境知识产权服务国际研讨会”于湖北武汉隆重举行。此次研讨会由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法律联盟(IPLAG)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共同主办,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承办。
在主题发言环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资深教授暨澳门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吴汉东特聘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暨北京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平教授首先为此次论坛发表了主题演讲。
吴汉东教授首先发表了主题为“大湾区建设与知识产权法治”的主旨演讲。吴教授强调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特色现代化示范区的重要地位,他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正在成为全球第四大湾区经济体,这对我国外贸贡献显著。针对知识产权法治发展,吴教授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应成为知识产权治理、服务、产业集聚及营商环境的先行地,因此湾区的治理体系应以“良法善治、多元共治”为基础,强调知识产权市场化服务的重要性,并指出湾区产业集聚需借助知识和资本推动创新发展。
吴汉东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张平教授以“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企业知识产权应用能力的提升”为主题,深入探讨了高标准经贸规则下企业知识产权应对策略。张平教授指出,中美经贸协议促使中国修订专利法和商标法,加强知识产权法治支撑。此外,张教授分析了CPTPP和DEPA等协议对中国跨境数字经济的影响,并警示企业需加强对严格数据与专利标准的理解,以应对未来挑战。
张平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本次论坛第一单元的主题为“以知识产权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由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李雨峰教授、深圳国际仲裁院院长助理、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仲裁中心陈巧梅主任主持。
广东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会长关永红教授指出,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已成为核心要素,并对法律规范提出新挑战。全球数据跨境保护模式分为欧盟强调保护、美国重视自由流动和我国强调数据安全与主权。关教授提出,为解决跨境交易中的规则碎片化问题,应建立科研与政务数据共享机制、推动数据保护互认、设立可信交易平台等措施,促进数据合规流动并支持区域生产力发展。
关永红会长
深圳大学创新发展法治研究院院长叶卫平教授针对“数据确权”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叶教授强调数字经济已成为核心,并呼吁数据应按分类和用途进行分级管理,而非传统所有权确权。他提到深圳数据条例及发改委的产权登记办法,显示政策对数据确权的谨慎态度。叶教授强调,数据确权需平衡个人与企业权益,借鉴欧盟经验,并通过民主决策促进产业与社会协同发展。
叶卫平院长
珠海国际仲裁院许智铭副院长就知识产权仲裁的现状与挑战发表了见解,他指出知识产权仲裁在我国的应用有限,主要集中在合同纠纷,与行政机关相关的案件无法仲裁。他强调仲裁具高效性与保密性,但我国仲裁机构在国际化、专业性及公信力方面仍有待提升。许院长建议提升仲裁机构市场化定位、加强仲裁员选聘与培训,并引入专门的知识产权仲裁规则。他还强调需优化证据规则、强化国际合作,并推动多元解决机制融合,促进知识产权仲裁的发展与创新。
许智铭副院长
珠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负责人张秋月主任分享了珠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和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探索与成效。张主任表示,中心通过快速预审机制,将发明专利审批时间缩短至最短29天,专利授权率超过90%。与10家单位协同合作,快速处理知识产权纠纷,并与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合作加强司法保护。此外,中心支持本地企业应对国际诉讼,并提供专利导航服务,推动产业研发,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作出贡献。
张秋月主任
中山大学法学院谢琳副教授深入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AI)在版权侵权中的责任归属问题。谢教授指出,AI生成物的侵权涉及直接与间接侵权的区别。她认为,当AI生成的内容与原作品相似时,应视为直接侵权,因为AI具有自主生成特性。在AI产业上下游分工中,上游公司提供大模型、下游公司开发产品均可能承担侵权责任。她引用欧盟人工智能法规,强调下游公司应对消费者负主要责任,并讨论了是否应为AI服务提供商设置豁免机制,避免过重责任。
谢琳副教授
五邑大学政法学院地方立法研究院韩光军院长就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挑战与创新进行了探讨。韩院长指出现有人才供需不匹配,教育同质化等问题。为此,学校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创新实验班,专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将知识产权教育与理工科融合,并采用产出导向(OBE)理念设计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韩院长表示,学校已取得初步成效,并将继续创新教育模式,以满足市场需求。
韩光军院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李安讲师就欧盟人工智能法中的透明度条款进行了深入分享。李老师指出人工智能的透明性不仅有助于法律证据收集和技术改良,还能增强用户信任,避免“黑箱操作”。欧盟法对高风险、生成式和通用AI系统设有透明度要求,如提交技术档案、提供产品说明书、标注AI生成内容等,并要求公开训练数据。李老师强调,欧盟法具有域外效应,可能成为全球技术标准,深刻影响AI法律框架。
李安讲师
暨南大学法学院韩书立讲师就中国跨境电商在海外市场中遭遇的知识产权诉讼问题发表了演讲。韩老师指出,我国电商对知识产权地域性和侵权风险认识不足,容易遭遇美国权利人诉讼,造成巨额损失。美国法院通过快速禁令和电子送达,使电商措手不及,并因语言和司法差异,许多电商被迫和解或缺席审判。韩老师呼吁电商加强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应对国际市场挑战。
韩书立讲师
最后,中原工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院长王肃教授与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肖冬梅教授作为点评人,对上述发言进行点评。
论坛第二单元的主题为“大湾区三法域知识产权法律适用”,由武汉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宁立志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詹映教授主持。
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商标及不正当竞争审判庭庭长韦晓云法官深入探讨了大湾区商标使用司法认定中的问题、建议与典型案例。韦庭长指出,过度强调商标地域性限制市场统一,特别是在港澳老字号案件中,忽略了其在港澳的知名度。他提出五点建议:修订商标法、扩大跨境使用解释、网络使用视为内地使用、认可贴牌加工商标及建立大湾区驰名商标认定制度。此外,韦庭长分享了典型跨境商标案件,显示法院对港澳商标的开放态度。
韦晓云法官
广东中策知识产权研究院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弛女士分享了其团队在知识产权高端服务及产业发展中的探索。张总经理提到,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全球竞争的“战略武器”,并强调企业应建立综合知识产权策略,与创新和品牌营销深度融合。张总经理指出,知识产权服务业需标准化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战略指导。中策与天合光能、宁德时代等合作,设立产业平台,支持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发展。她呼吁各界共同推动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的成长与创新。
张弛董事长
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廖斯助理教授深入探讨了“澳门监造”系列标识的运用与保护问题。廖老师指出,该标识有助于拓展澳门品牌在内地市场,推动质量标准输出及促进粤澳合作区制度创新。他建议将其注册为内地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廖老师提到,标识与商标类似,但在法律层面仍面临挑战,如“澳门”字样的解释及申请主体的资质问题。他呼吁进一步探讨法律问题,推动澳门特色产品在内地的认可与发展。
廖斯助理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影航副教授分享了有关“知识产权侵权失信惩戒制度”的研究成果。王教授指出,目前国家与广东省在信用管理方面存在挑战,尤其是界定重复侵权、确定失信对象和信息安全等问题。王教授认为,失信惩戒应依赖法院判决,并提出对故意侵权行为的处置建议。他还指出,广东省已建立知识产权信息共享平台,对违法行为进行惩戒,但具体执法仍需解决,特别是在司法处理基础上的后续处置及避免过度干预企业运营。
王影航主任
北京德恒(珠海)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委主任贤笑岩律师分享了企业商业秘密合规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实践。贤主任强调在员工流动和技术转移背景下,商业秘密保护是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贤主任提出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制度,明确涉秘人员管理,加强离职管理,并从防止外泄和避免侵犯他人商业秘密两方面入手,建立健全保密制度。贤主任还强调,员工合规培训和商业合作中的防泄密措施至关重要,确保企业在知识产权纠纷中拥有充分的法律支持。
贤笑岩律师
IPR DAILY董事长兼CEO周鹏总经理分享了全球及中国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周总经理指出,中国专利代理机构在全球市场的迅速崛起,从2003年到2023年,已占据全球TOP30所有席位,显示出强大实力。随着对外贸易增长及ICT产业出口,中国企业在美国的知识产权纠纷激增,成为337调查主要对象。周总经理强调,中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正开展国际化合作,并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政策,推动行业整合与竞争力提升。
周鹏总经理
最后,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长朱雪忠特聘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知识产权学院何华教授作为点评人对上述发言进行点评。
论坛第三单元的主题为“国际知识产权前沿”,由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助理院长、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法律联盟秘书长易在成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王小丽讲师主持。
韩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会长、忠北大学申惠恩教授探讨了AI在发明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传统发明人概念的挑战。申教授指出,随着AI技术的发展,发明人的定义可能需要重新审视。目前,韩国专利法尚未允许AI被列为发明人,但随着AI在创造过程中的贡献日益增加,未来可能会认可AI作为共同发明人。此外,韩教授还讨论了AI在发明中的具体角色和如何保护真正的发明人权利。
申惠恩教授
美国刘易斯维尔大学法学院院长 Lars Stuart Smith教授探讨了生成性人工智能对版权法的挑战。Smith教授提出,随着AI技术的发展,版权法可能需要适应新的创作模式,以解决AI生成内容的原创性和版权归属问题。此外,还讨论了提示工程师在AI内容生成中的作用,以及无意复制和潜在的版权侵权问题。
Lars Stuart Smith教授
美国托莱多大学法学院Llewellyn Joseph Gibbons教授探讨了数字艺术市场的法律问题。Gibbons教授深入分析了UCC第12条对可控电子记录(CERs)的新框架,以及NFTs与传统知识产权资产的对比,强调了智能合约在数字艺术交易中的核心作用,并讨论了VARA对艺术家道德权利的保护。
Llewellyn Joseph Gibbons教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知识产权学院讲师明晨旭深入探讨了专利信息分析在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中的关键作用,展示了中国专利授权数量的增长趋势,并介绍了专利信息分析的不同应用分支,包括专利导航、技术预测、价值评估和侵权预警,以及分析方法的前沿研究。
明晨旭讲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李祯深入分析了商业数据的定义、分类以及数据抓取行为的法律边界。其强调了在数据获取与使用阶段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如何通过法律手段防止数据的不公平竞争行为,以促进数据行业的健康发展。
博士研究生李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倩倩深入分析了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版权挑战,并探讨了“通知-删除”规则的局限性。此外,她还对比了中国与欧盟在版权过滤机制上的差异,并提出了中国版权过滤机制的合法性与制度构建的新思路,旨在促进中国互联网和版权产业的健康发展。
博士研究生倩倩
最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陈默讲师作为点评人对上述发言进行点评。
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法律联盟秘书长、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助理院长易在成教授主持本次论坛的闭幕式,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彭学龙教授作总结发言。
易在成助理院长
彭学龙主任